乳肿顺消散抗小鼠S180肉瘤试验
摘 要
采用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试验,初步观察乳肿顺消散抗肿瘤作用。试验结果显示,给予高、中、低剂量的乳肿顺消散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S180瘤的增长,其作用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,高、中、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.56%、44.44%、18.09%,与模型组比较,高、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(P<0.01)。试验结果表明,且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;乳肿顺消散有一定的抗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的作用,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。
1.试验目的
初步观察乳肿顺消散抗肿瘤作用,为评价乳肿顺消散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初步依据。
2.受试药物
2.1 受试样品:乳肿顺消散,由民间中草药乳腺癌咨询专科—徐文潮诊所提供,现配现用,用前取10根葱白加水煎20分钟去渣留汁,加入乳肿顺消散粉剂配成所用浓度。
2.2阳性对照:环磷酰胺(注射用),江苏横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32020857,规格:0.2g×5瓶,批号:05080421。
3.试验动物和瘤株
18~22g SPF级雄性ICR小鼠,来源: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/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,生产许可证:SCXK(沪)2003-0003。
瘤株:肉瘤(S180)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保存并提供。
4.试验条件
SPF级小鼠饲养室,温度:22±1℃,相对湿度50~70%,换风次数15~20次/小时,光照:150~200Lx,12小时明暗交替,噪音<50dB,设有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压力梯度等设有自动控制和显示系统,使用许可证:SYXK(浙)2003-0003。
5.试剂与仪器
5.1 AG204-电子分析天平: 瑞士METTLER生产;
5.2其它:打孔器、注射器、手术剪、镊子、移液枪、灌胃针头。
6.剂量设置与药物浓度
6.1剂量设置
6.1.1空白对照组:蒸馏水10ml·kg-1;
6.1.2高剂量组:乳肿顺消散12g·kg-1;
6.1.3中剂量组:乳肿顺消散6g·kg-1;
6.1.4低剂量组:乳肿顺消散3g·kg-1;
6.1.5阳性对照组:环磷酰胺20mg·kg-1。
6.2给药途径
灌胃给药,与临床给药途径基本一致。
6.3剂量设置依据
乳肿顺消散临床拟用剂量:口服1次/日,15g生药/次。
7.实验方法
取50只 雌性ICR小鼠,体重18~22g,每只小鼠皮下注射S180肉瘤细胞混悬液0.2ml(约2×106个瘤细胞)。动物移植瘤株后,随机分组、编号、称体重,随机均分5组:空白对照组、乳肿顺消散高、中、低剂量、阳性对照组,分别灌服同体积蒸馏水(10ml·kg-1)、乳肿顺消散高剂量(12g·kg-1),乳肿顺消散中剂量(6g·kg-1)、乳肿顺消散低剂量(3g·kg-1)和环磷酰胺(20mg·kg-1),每天1次,连续11天,末次给药后24h,称动物体重后脱颈椎处死,剥取瘤体组织称重,并计算抑瘤率。
8.评价指标
8.1小鼠瘤重和抑瘤率。
9.统计学分析
所有结果均以`x ±s 表示,SPSS10.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。
10.试验结果
10.1回生散对小鼠S180肉瘤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
由表1和图1结果可见,试验结果显示,给予高、中、低剂量的乳肿顺消散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S180瘤的增长,其作用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,高、中、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.56%、44.44%、18.09%,与模型组比较,高、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(P<0.01)。
表1 乳肿顺消散对小鼠S180肉瘤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(`X±s,n=10)
组别 |
药物剂量 |
瘤重(g) |
抑瘤率 |
空白对照组 |
蒸馏水10ml·kg-1 |
2.361±0.537 |
- |
低剂量组 |
乳肿顺消散3.0g·kg-1 |
1.933±0.603 |
18.09% |
中剂量组 |
乳肿顺消散6.0g·kg-1 |
1.311±0.343** |
44.44% |
高剂量组 |
乳肿顺消散12g·kg-1 |
1.167±0.324** |
50.56% |
阳性对照组 |
环磷酰胺20mg·kg-1 |
0.551±0.183** |
76.66% |
注:与空白对照组比较,*P<0.05,**P<0.01。
图1 乳肿顺消散对小鼠S180肉瘤瘤重和抑瘤率的影响
11.结论
以上试验结果表明,且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;乳肿顺消散有一定的抗移植性小鼠S180肉瘤的作用,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。
参考文献:
1.徐叔云,卞如濂 .药理实验方法学[M].第2版 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;
2.陈奇.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4.356-361;
3.顾锦华,张伟,李锋.复方龙葵胶囊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.时珍国医国药2007.Vol.17.No12.;
2007年1月25日